總經理劉海軍參加中國僑聯主席萬立駿到僑胞之家調研活動
.jpg)
9月初的冀南邯鄲,秋風送爽。
在這個春華秋實的美好時節,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9月7日上午,到邯鄲市翻譯協會僑胞之家調研、指導工作。
陪同調研考察的有河北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包東,副主席孫晉康,邯鄲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躍峰,叢臺區區委書記強延峰,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李樹彬,三級調研員馬志勇等。
上午九時許,萬立駿輕車簡從,來到人民路346號新時代商廈,下車后與前來迎接的僑胞之家主任李成書親切握手,而后乘電梯上24樓,直奔僑胞之家。
電梯口對面左側:“匯聚僑界力量,承擔共同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圓夢偉大征程”24個大字,赫然醒目;右側是繪制著紅色房屋圖案,寓意著一個家庭,上寫“溫暖之家 團結之家 奮斗之家”的標牌,萬立駿看后連連點頭。
走進僑胞之家,等候已久的數十名僑界人士代表,以長時間熱烈掌聲,對萬立駿主席的到來表示歡迎。萬立駿精神矍鑠、笑容可掬,向大家親切問候、揮手致意。
僑胞之家活動大廳,寬敞明亮,格調高雅,有著濃濃的政治文化氛圍。四周墻壁上,掛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僑”的重要論述,組織機構、工作制度、海外華人社團聯誼圖以及近期活動的圖片展板。
萬立駿進屋后,沒有休息,沒有就坐,便急于了解陣地建設情況,聽取介紹。
大廳西南角,是僑法宣傳角,擺滿了書刊雜志等學習材料。萬立駿一面聽介紹,一面饒有興趣地隨手翻閱書架上的書刊。當看到一本封面褪了色、蓋有個人手章的《共產黨宣言》時,伸手拿起來瀏覽書中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萬立駿說,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黨中央提出要學習的馬列六本書,負責人補充說,還有《國家與革命》、《哥達綱領批判》、《法蘭西內戰》、《反杜林論》、《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萬立駿說,這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是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有條件的話大家都應該讀一讀。
萬立駿主席一面看,一面聽。負責人介紹說,今天在場的僑胞之家的主要成員大都是世界各國的歸僑、僑眷、海歸學者、留學生親屬。萬立駿主席是日本歸僑,他興致勃勃地問道,有沒有學日語的,在場的僑胞之家辦公室成員張華,舉手示意,走上前與萬立駿握手并用日語打招呼說:“ようこそ邯鄲へいらっしゃいました!”(歡迎您到邯鄲來)。
萬立駿說,邯鄲的磁州窯很有名氣,磁州窯的燒造過程需要用到日本“出光”公司的產品,但是一時想不出“出光”的日語名字了,萬立駿謙遜地問張華是否知曉,張華聽發音以為是“初光”,回答道,“是不是しゅうこう?”萬立駿用日語說,“違います.(不是的)”張華說,“違いますか?錯了嗎?不好意思,不是很清楚,我下面會好好查一查”。兩人的對話引起一陣笑聲。
西墻上是六組活動照片,分別是:“各級領導關懷”“傳承紅色基因”“學黨史頌黨恩”“辦實事聚僑力”“搞服務暖僑心”,共66張。
每一張照片都是一段故事。負責人如數家珍似的向萬立駿主席一一介紹。在匯報傳承紅色基因,到貴州遵義、四渡赤水、涉縣一二九師舊址、聊城孔繁森紀念館等地開展傳統教育過程中,當說到“清明節前曾到烈士陵園左權墓前追憶英雄足跡”時,萬立駿隨即問道“左權墓在邯鄲嗎?”負責人介紹說,“對,就在晉冀魯豫陵園內,墓旁還有朱德同志的詩: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璋吐血花”。說到這里,介紹著還說,左權是歸國留學生的杰出代表,他曾留學俄羅斯,那時叫蘇聯。左權一是文人,二是軍人。毛澤東主席評價說,左權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這個人是個‘兩桿子’都硬的將才。萬立駿隨后向陪同的市委接待部門人員說,如有時間想看看左權墓。
負責人指著墻上的一張張照片介紹說,僑胞之家以“聚僑、惠僑”為宗旨,努力為僑界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為歸僑僑眷、海歸學者自主創新創業,提供翻譯、小語種培訓、辦成人口語班等多角度全方位服務,受到大家贊揚。“說一萬句空話,不如干一件實事。”我們不能空喊口號,把服務項目“開在會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萬立駿說,僑胞之家就應該靠辦具體事凝心聚力。
僑胞之家堅持國內海外并重,新僑老僑并重,與世界各地華人廣交朋友,在國外賡續中華文化血脈,傳承燕趙文化薪火,照片墻“參與海外活動”專欄,有留學生家長在英國開展“邯鄲杯”成語競賽的鏡頭,有阿爾卑斯山下瑞士華人傳誦《中華善字經》的片段。其中有一張是萬立駿2019年12月在意大利米蘭國事訪問時,“與米蘭領區社團代表見面會”的精彩瞬間。
這張照片為邯鄲籍意大利華人、米蘭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尹澤凱所拍。萬立駿說,哎!這里還有我一張照片,同時詢問照片來歷。負責人說,拍照者就在身邊,在場的尹澤凱說,這張照片是我拍的,當時我坐在前面第三排右側。這一幕,像過電影一樣,勾起了萬立駿主席和尹澤凱的難忘回憶。
尹澤凱無比興奮地回憶說:“兩年前在米蘭見到您,而后又在自己的家鄉邯鄲見到您,真是感嘆黨的凝聚力的強大和緣分的妙不可言。我記得您在米蘭訪問時曾說過一句話,‘米蘭華人華僑精神抖擻的風貌給米蘭這個古老的城市帶來了新的風采’。今天您來到邯鄲這座古城,也希望您能感受到邯鄲人民的銳意進取和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
萬立駿和顏悅色地與尹澤凱交談,問他到意大利幾年了,在米蘭做什么工作,當得知是教漢語時,便說,國之交在于民心相通,語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我們不僅要讓廣大海外僑胞學中文,也要讓更多外國人學習中文,通過語言的學習,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東墻上是“僑胞之家與海外華人社團聯誼圖”和“組織機構”等圖版。萬立駿得知與二十多個國家的數十個華人社團保持著經常聯系時,一直稱贊叫好。
“組織機構”中,僑胞之家副主任有卞福林。負責人介紹說,他是澳大利亞僑眷、邯鄲市金鼎環保公司董事長,他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是邯鄲僑界最有影響的愛心人士。2018年,他得知上級僑聯推出了“樹人班”項目,盤算自己企業,感到有能力做這次公益善舉,便慷慨解囊,一次拿出37萬元給邯鄲市一中,幫助那些特困生改變命運,圓夢校園。
借卞福林捐助一中樹人班這一話題,萬立駿說,中國僑聯公益基金會三年前倡導的這一公益品牌項目,其服務對象就是針對品學兼優的初中畢業特困生,幫助他們解決高中三年的學習費用。要凝聚僑界力量,參與公益助學,以愛心傳遞溫暖,引導更多僑界企業家、愛心人士,關心幫助貧困學生,在每個學生身上播撒下愛的種子,為他們的讀書夢大學夢保駕護航。僑胞之家要進一步做好為僑服務工作,為僑界群眾排憂解難辦實事,增強僑界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萬立駿與僑胞之家成員交談,如拉家常,情理交融,理寓情中,使大家深受鼓舞。他搞調研,沒有只是坐在會議室聽匯報,要數字,而是“一竿子插到底”,把雙腳邁到最低層,了解實情。
在僑胞之家調研的50分鐘時間,萬立駿沒抽一支煙,沒喝一杯水,沒坐一分鐘。他平易近人,不擺官架子;謙和大度,沒有半點官威,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記憶。